新自由主義的變形記,
我一直想不透的問題
1月31日 2:36 · 編輯紀錄 ·
文末和留言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為什麼會有又右又大的政府?
關於這一點,我認為Bourdieu的bureaucratic field最能夠說明,新自由政府一方面是小政府,另一方面卻又在控制安全感方面形成大政府,並使用福利與刑罰系統控制安全感。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只是程度不一。
這種情形跑到中國,就是新自由主義的維穩架構,而新自由主義的維穩架構,當然也透過公司們(統派們)進軍台灣,開始影響台灣的右政府。
因此,台灣的問題,可能比裙帶資本主義的問題更大。裙帶資本主義在中共搞經濟統戰之前就形成了,而這群因為身分制得到利益的人,對於統戰的接受度如此地高,無形中把新自由主義的維穩概念也帶進來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意識型態(ideology)及相關詞彙常常出現,但也常常…OPINION.UDN.COM|由聯合新聞網上傳
-
519 個人都說讚。
-
陳方隅 借我補充
-
沈伯洋 我以為你是字數太多沒辦法做這些補充XD
-
陳方隅 是啊其實可以岔出去寫的子題還有很多很多
我拿去回應下面留言 哈哈 -
陳方隅 Bourdieu的bureaucratic field 這我沒看過,改天找來看
-
沈伯洋 Bourdieu寫的很籠統(一直以來都很籠統XD),但他的子弟似乎有想要細緻化。我覺得Bourdieu的東西「比較」能夠避免西方觀點,但是我也只有專注在刑罰學,其他的部分也是要等待大家一起來研究囉,哈哈。
-
王思賢 財團治國、錢滾錢越滾越多、出賣勞力越賺越少、官商勾結嚴重、國家負債越來越重、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階級流動永久停滯、民主基本人權不平等、人民工時越來越長、物價越來越高、弱肉強食叢林法則、有錢等於高貴沒錢等於低賤、人的一生時間精力都在工作賺錢消費上、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不能賺錢的夢想沒有意義、不能賺錢的價值理念沒人在意、再生能源發展受到非再生能源幫阻擋、和平發展受到軍火商阻擋、不足才有錢賺、充足反而受抵制、人類自我設限、毒食品氾濫、環境破壞越來越嚴重、珍貴動物瀕臨絕種、少子化高齡化、人生目的就是工作賺錢。
-
李信儒 以最原初的新自由主義概念,只能有兩點需要受到政府提供—治安和法治,而這兩點是相互制衡,法治保障治安不逾越人權,治安保證法治能有效運作,如果沒有這兩點,新自由主義便和無政府主義差不多。因此扣除人事之外,其它部門不該大規模出現在政府部門內。
Bourdieu的bureaucratic field點出新自由主義在政府功能上的程度問題。我認為這只能有賴民眾的選擇,假定走向右派政府,那要如何不讓政府又右又大。 -
李信儒 必須說所有的名詞到台灣來定義都會變得不一樣,因此一定要小心的定義,不然會像王大師那樣亂用名詞
-
王思賢 任何一種不能被質疑的價值觀,本身就代表邪惡。
任何一種有利於支配者的風氣都會在支配者之間相互傳染。
一旦支配者將一種受支配者間相互牽制、束縛的體制完成,就難以改變,久而久之,大家會認為不能改變。想改變者,除了是明確多數或有強大實力外,會被排擠,天朝就是一例。 -
王思賢 人的欲望及不滿足,大部分建立在錢身上,與錢無關的發展陷於停滯。
不論是有多高道德情操的人,遇到錢,難免受影響。
就算是窮凶極惡之人,只要有善惡觀念,在大限將致前,會做自己認為是良善的行為,希望留下好的歷史定位。 -
王思賢 大多數人的一生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就是不斷的工作、不斷得賺錢、不斷的消費,但大部分是毫無意義的循環,很多人也因此失去原本的興趣與創造能力,但生錢及剝削他人的創造力卻不斷湧現。故而,人類科技發展到現在,不但沒有使人活得更輕鬆,反而活得比過去的人更累。
-
王思賢 台灣離中國太近,語言與文化也很類似,台灣的官場及商場風氣大受其影響。最後,在全球新自由主義浪潮下,各國競相對大財團開放與優待,倘落後於人,對資本挹注有限外,也可能造成資金外逃。所以敢加富人稅的國家,若非各國有此共識一起加或國家本身底子夠硬外,最後一定會失敗收場。
-
王思賢 發達國家資本、節制私人資本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有一天政府被架空、財團成為實質意義的政府,且確保經濟發展的成果可以被國家和全民享有,相反地,政府本身的貪污腐敗浪費和違背選賢與能地安插親信肥貓行為的損失也將由全民承擔,使得國營機構成為一個安全無風險的謀財工具,因此很多人提倡民營化(雖然台灣政府貪腐文化也跟國民黨獨裁威權體制的遺留不無關係就是了)。
-
王思賢 我的以上言論不代表正確,只是我的想法,所以不要罵我><
-
Allen Chen 以下這個小故事應該很切合這篇報導。
一個老太太的故事
有這樣一個故事,1935年的冬天,是美國經濟最蕭條的一段日子。這天,在紐約市一個窮人居住區內的法庭上,正在開庭審理著一個案子。
站在被告席上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太太。她衣衫破舊,滿面愁容。愁苦中更多的是羞愧的神情。她因偷盜面包房里的麵包被麵包房的老板告上了法庭。
法官審問道:“被告,你確實偷了麵包房的麵包嗎?”
老太太低著頭,囁嚅地回答:“是的,法官大人,我確實偷了。”
法官又問:“你偷面包的動機是什麼,是因為飢餓嗎?”
“是的。”老太太抬起頭,兩眼看著法官,說道:“我是飢餓,但我更需要面包來餵養我那三個失去父母的孫子,他們已經幾天沒吃東西了。我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餓死。他們還是一些小孩子呀!”
聽了老太太的話,旁聽席上響起嘰嘰喳喳的低聲議論。
法官敲了一下木槌,嚴肅地說道:“肅靜。下面宣布判決?”說著,法官把臉轉向老太太,“被告,我必須秉公辦事,執行法律。你有兩種選擇:處以10美元的罰金或者是10天的拘役?”
老太太一臉痛苦和悔過的表情,她面對法官,為難地說:“法官大人,我犯了法,願意接受處罰。如果我有10美元,我就不會去偷麵包。我願意拘役10天,可我那三個小孫子誰來照顧呢?”
這時候,從旁聽席上站起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他向老太太鞠了一躬,說道:“請你接受10美元的判決。”說著,他轉身面向旁聽席上的其他人,掏出10美元,摘下帽子放進去,說:“各位,我是現任紐約市市長拉瓜地亞,現在,請諸位每人交50美分的罰金,這是為我們的冷漠付費,以處罰我們生活在一個要老祖母去偷面包來餵養孫子的城市。”
法庭上,所有的人都驚訝了,都瞪大了眼睛望著市長拉瓜地亞。法庭上頓時靜得地上掉根針都聽得到。片刻,所有的旁聽者都默默起立,每個人都認真地拿出了50美分,放到市長的帽子里,連法官也不例外。
按理說,一個老婦人偷竊麵包被罰款,與外人何干?拉瓜地亞說得明白——為我們的冷漠付費。
他告訴我們,人和人之間並非孤立無關的,人來到這世間,作為社會的動物,是訂有契約的:物質利益的來往,有法律的契約;行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