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裁歧見:訂作民主社會的共識


以下文字節錄自『剪裁歧見:訂作民主社會的共識』,作者的前言。原本想作為一個對話的練習,結束於『訂作黑心食品(政客)的共識』,但是如同文中所提,『成本效益分析』基本上己經等同於『理性』,等同於『身而為人,一切權利義務的判凖』,因此這島上的苦難和你我吃的東西也就一點也不奇怪,當然我也身在島上,也被同樣的()所殖民,停筆於此恰恰是作者在美國所謂的『常識』,在臺灣的同義詞是『民意』『正義』『民主』,那些本島公民奉為圭臬的文詞,政客和人民共同訂作的聖旨,看到先下跪就是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7444#PrefaceP00a400020009



格林.貝克有一番很具有代表性的評論:「為什麼需要《第二人權清單》……如果政府為每個人提供工作、薪水、房子和醫療,那是什麼情況?很簡單:共產主義。」


 

成本效益分析現在深植於美國管制實務中。它甚至可以被當成在美國這個管制國家中,非正式、不成文憲法的一部分。


 

我認為幾乎所有人都同意動物是有權利的,至少在有限度的觀念上是如此,如我們都同意不可以殘酷地對待動物,而且動物所受的苦難不應該被漠視。文明國家都有反虐待動物法。

 

 


 

「結婚的權利」這整個概念帶出許多疑問。如果是三個人、四個人或是五個人,他們可以結婚嗎?一個人可以和他的姑姑、阿姨、或他的狗結婚嗎?為什麼不行?

 


  1. 最小主義者想要讓人們在問題需要解決時,再去解決問題
  2. 政府時常用「常識」這個詞,而且總是充滿讚許的意味。不管哪個政黨,不少民選官員都會說:「我支持符合常識的解決方式。」
  3. 但很不幸的是,常識也很可能是錯的,或沒什麼幫助。如果要決定如何處理懸浮粒子所造成的空氣汙染,或者是不是要規定冰箱必須更為節能,常識或許不是全然無關,但也無法提供太多資訊。

 

螢幕擷取畫面_072815_053202_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