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追求女性,生活世界中的主流規則為:男方要主動積極追求,女方則要努力的打槍,直到真正的王子出現。
上面這個敍述,
我們給了製作了一個科學的王冠給他,
用來說明這不是神話故事或者是特定時空的現象。
而是生物自然而然且理所當然表現,請稱呼他為
Bateman’s principle,更常見的名字
Sexual selection。
他們已經被寫進生物課本裡面,
用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就是兒少法中,
神聖不可觸碰的族群,
他們是坐在馬車上還沒到12點的灰姑娘們。
優生學繼承了上述概念
且曾經盛極一時,
然後現在因政治不正確,
變成只能放在心裡,
然後變出了越來越小隻的狗,
越來越甜的水果,
變出了連蝗蟲都不敢吃稻米。
這裡提到優生學只是離題而已,
沒有人可以用肉眼來辨別基因序列的,
有性生殖需要兩性基因,
整個過程伴隨著許多因為隨機性所帶來的不確定。
而關於暢銷書精子戰爭當中,列舉了許多廣為人知的例子,裡面的先驗假設是:
生命的最重要使命,就是確保自己的基因不會在地球上整個基因之中消失。
如果這個是神聖的真理,
把基期定在民國80年(1991)的32萬人,
官方統計數字到104年(2015)為21萬人,
換句話說,
最近這幾年,
一年約有10萬個兒童
死於非命,
說得好聽一點就是沒有辦法生得其所,無處可投胎。
那是因為性擇的標準改變了,
或者是外力的迫害屠殺?
就簡單一個「少子化」就放過了兇手嗎?
如果性擇是生物的本能,
所謂本能,
表示自從有人類開始就有現象,
甚至在任何有性生殖的動物中,
都不難發現類似的事情。
性擇只是經濟政治學的語言,
性擇的計算單位是美金,
它是商品拜物教的聖歌當中之一,
在景觀社會當中,
你把頭低到膝蓋下面往後看就看得到祂,
它是最現代化的後設經濟學。
為什麼是配這個圖啊?
讚讚
假裝他是答案:http://wp.me/p1zfFx-1zD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