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的從前跟現在


故事中的人物,
通常都會撥點版面,
簡單描述一下,
在來到這個故事之前,
他是被拋在什麼樣的場所,
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以及長相跟身材,
除了供閱讀者意淫之外,
從前往往暗示著未來,
埋的梗可以馬上忘記,
但是故事缺梗之時,
怎麼加都顯得怪異。

例如:
沈富人在走進新聞之前是醫生,
這個行業的月暈異常巨大,
但是他對面年金改革說法,
是目前想得到最合乎公平正義的方式,
只要國家機器還是不得不承認,
人的生命在憲法保障之下,
依然遠遠不如木柵的各種禽獸,
勉強要比較,
大概就跟鐵欄桿差不多。

所謂的年金,
底線至少要保持僅僅只有年金也不會餓死,熱死,凍死。

那個階段早已社會死亡,
處在缺衣少食的第三生命中,
每一臺迎面而來的橫衝直撞的卡車,
都宛如上帝的愛,
被撞到的那一刹那,
恰恰同時證明了四件事情,
①神愛世人
②尼采騙人
③共處已然崩解
④他人即是地獄

當年金的原則仍在
「代間轉移」和「所得替代率」之間打轉,
大聲嚷嚷著保持原來的生活水準,所得替代御史至高無上的原則。

某會的炮長,
先炮擊年金改革會的成員,
都是該會統治階級的舊識,
組成的份子不正義,
再怎麼樣表決或製造共識,
只是統治階級意志的衍伸,
剛剛好也炮中了憲法和各部首長,
他們都是老友。

另外多送了兩個故事,
①月領兩萬太少,
②交國民年金的同胞餓死不是我殺的,我只是要合理的對待。

身在勞動部服務,
還不跟勞工同盟,
打的過資方和大官才有鬼。

還有某大學法律系的教授,也是重覆同樣的調調,用來證明軍公教人員拿的並不算多的依據,就是把已退職的總統和副總統,中研院和法官們推出來作為箭靶,跟他們比起來,我的年金非旦不算多,還有些委屈寒酸。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