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語言破碎之處,無物存有」,成為了上一代沒讀過多少書,卻又要顯示我輩乃知識分子的簡單咒語,引用來源鮮少是原典,也就是說他們知道的,是他人消化之後的再創作,結果就只是外表相近的符號滿天飛行,希特勒有他的中心思想,新自由主義也有,而本島上沒能建立自已的中心,甚至在表面上引用某人的看法,稍微看的慢一點,表象為引用,內容卻具有獨一無二的原創性。
就如同每個人都會講到馬克思,馬克思們之間,有的互為鏡像,有些則是同份異構物,彼此之間可以形成各種鍵結,馬克思在本島變成LEGO。
學科之內,應該有不同的典範互相競爭,但是現在沒有典範,那些看起來像是典範的東西,島上的宗教一樣,只要還有人拜,他就是。
所以關於長期照護的討論,甚至連先稅收後保險之言論,都能以救命仙丹的身份登場,照做的話,長期照護系統自然就會活得又長又久,一天沒有做愛的空間,長照就一天比一天重,自然,媒介即隱喻,龍山寺的阿伯都知道用意。
「企業界不再信任政府,經濟還會好嗎?」這種提問上看起來是指陳現況之不足,真正包裝在其中的,還是意圖改變閱聽者的思維。
書寫與差異,在閲讀並理解一段文字之後,再用自己的方法把它書寫下來,隨著原作旨趣書寫,原始文本和閲讀心得的差異,自然就會越來越大,進而形成為弗洛伊德大戰弗洛伊德的局面。
不再信任的意思,指出了「信任」曾經存在,但如今已經消失,企業和政府的利益往往不一致,例如APPLE和FBI對於加密的看法,又如稜鏡計劃(PRISM)和巴拿馬密件(Panama Papers)更突顯鬥爭的本質。
唉呀!被發現寫來寫去都是拾人牙慧。
讚讚
「互文性」比較正式好聽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