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自從某些社群網站的教導之後,跟新聞和雜誌一樣,每一則文章都要附個一兩張插圖,無論那些圖像有畫龍點睛之妙,與文字能夠相輔相成;還是使讀者分心,同時也使作者為了找張圖而不得不捨棄若干內容或檢查,絕大多數的圖,都不會等於1000個字,或者可以說圖片總和的效用為負,那些增加的數據流量,必然使得某些硬體效能和電信流量恰好在邊緣的人放棄了閱讀。
圖片的功能同等於鑲嵌著許多霓虹燈的巨大招牌,如果整條街只有你有,那想必相當的有吸引力;如果整條街只有你沒有,不管你心裡面對閃爍的霓虹燈招牌是抱著怎麼樣的看法?跟著大家一起做,總是比較安全一點。
#BigData
#Data-science
#Data-Driven
眾口鑠金,久而久之就真的成了黃金,Screenshots從非常實用,而且幾乎可以說是必備的功能,但是它的本質跟read it later或是放入Pocket的文章一樣。
如果說,它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功用,那種功用多半是使用者去找資料的時候,心裡就存在的假設,在心裡面預計要利用資料去證明某個特定的假設,自然就能夠取出那樣的東西。
在分離景觀中,原本作為統一性的敘述,西方的上帝或東方的差序格局已經被新技術所瓦解,但是新技術找不到屬於自己的正當性,於是法律製造出憲法,就如同君權神授説,市場經濟不斷地強調開放,然後築起了高牆和無所不在的監視器,開放社會造成大量的難民與無家可歸者。
覺得你的想法都很深入!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