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voting for Donald Trump?


  1. 相對剝奪感是肯定的,但是不足以構成投給Trump的理由。
  2. 收入不平等跟少數幾個玩家比整個遊戲的總合更加的偉大,第二點基本上是延續著第一點,但是1970只要還能夠走著去投票的人,應該不可能抱著投給《某人》就能夠把被剝奪的東西要回來,收入就能夠變得平等,時光能夠倒退回到1970。
  3. 如果本著實證主義的意識形態,所有的結果,硬是要推出個原因,沒有人會奢望在那種環境之下,能夠得到經濟上的拯救,不要再「終結我們所知道的福利」之後,補上「吐出你沒領到的食物卷」就已經足夠。
    • 不投Trump,整個世界大概不會有什麼變化,而我再100年也學不會光合作用。
    • 上流社會的選擇,底層多少會有知覺,應該要投給相反的那一面吧!

    原文引經據典,從圖表到文字到全文編排,都很恰當,但是原因早已不可能知道。

    1. 第一張圖,就如同經濟學家常常說的,自從全球化以後,地球上最窮的1%,物質生活也比以前豐富得多,今天我無家可歸了,到了垃圾山去住,手機或電腦,取長補短,辛苦了兩三天總是可以拼裝出一臺可用的。所以我比華盛頓富有嗎?其次用百分比就如同成長率,那是永遠不可能有交集的數據。
    2. 第二個圖,工資倒退了數十年,最基本的食衣住行,索價卻突飛猛進。嗯,好幾十年前就有人分析過,而且他們都已經死了好幾年,除了泡麵和微波食物,絕大多數的人類,已經沒有辦法獨立的製造出完整的商品,表面上叫做專業化,口語叫做分工,就是某人口中的異化,也是某某口中的分離的景觀。
    3. 下一個論點,關於教育程度,上大學的益處,不管是不知名的社區大學或是哈佛大學,都跟肚臍一樣,原理跟相對剝奪感並沒有差別,全國都是哈佛的法律博士,就跟全國的人都有肚臍,至於有沒有飯吃,完全是另外一件事。
    4. 在討論大學生之前,至少應該要先討論原生家庭的各種資本,還有場域和慣習,那些曾經是經典的論述,不管贊成或反對,但是衹要他還沒有完全被推翻,至少還也比氣象預報稍微準一點。
    5. 就我個人而言,目前偏系統論,教育是階梯,不先取得小學文憑,即使對量子物理,化學工程再有見解,也很難去唸社區大學,就是這樣,這也衹是拾人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