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的存在主義


原本是想回去wikipedia看看「他人即是地獄」的講法,卻看見「存在主義」出乎意料之外的簡短,「他人即是地獄」竟然在其中對立於「人的選擇自由」,而且在短短的存在主義,還存在了一小段的解釋,這兩個觀念並沒有衝突。

再怎麼樣設計精密的民意調查,都是一種污染樣本的行爲,調查對政客而言,不外拔草測風向,看看要繼續一意孤行,還是見風轉舵,但是卻是新聞「內容」生生不息的重要關鍵,**黨委託**趨勢公司調查。所有的回答,不外乎協助「娛樂至死」的延續。

「核食」到底是什麼東西?Ubereats如果不能送吃的?那為什麼送便當跟送飲料的呢?教授投資新創?如果所得稅可以延五年,中低收入戶之脫貧,事關人命的冬衣,食物和基本醫療和遮風避雨的地方。為什麼沒有辦法延長到五年?

於是我想看看英文版的存在主義,結果竟然扯到自殺,「來源請求」,真像是對「讚」的請求或是「RT」亦或是「擴散希望」,難怪無資本之非人類存在的空間會被壓縮至零。

存在主義  :美國版,否定。

存在主義:英國版,比較中肯,但是對黑格爾也太有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