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沒 ?


白天出門忙活,
晚上出門轉悠,
碰見熟人打招呼:
“怎麼樣?”

“咳,湊合。”

崔健  混子

吃飽沒 ?
是台灣話裡面最典型的問候語,
似乎在中國話裡面也可以發現蛛絲馬跡。

例如
上言加餐飯,下言常相憶。

雖然 Google 搜尋結果中,
“餐食"很明顯的壓倒性勝過了"餐飯",
“餐食"大約十倍於"餐飯"。

但是基於網路上路徑相依的恐怖,
以及敝帚自珍的美學觀點,
我還是選擇相信餐飯。

打招呼問對方:「吃飽沒?」
如果對方回答:「沒有,肚子正餓了?」

接下來提問者,
是不是理所當然的被課以提供『飽餐一頓』的義務呢?

而在今天(西元2019年)的蓬萊仙島上,
米飯貴的像什麼神仙寶貝一樣,
煮食的技能和共餐的場所更是已經從本島表面蒸發。

這時候,
我所鍾愛的「吃飽沒?」是不是被霸凌了呢?
甚至可以說已經遭到了種族滅絕了呢?

即使身為社會中的知識分子,
是不是也會不忍心聽到「吃飽沒?」的回應,
傳頌千年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也隨著去中國化,
跟曹操一樣被浪花所掏盡。
或者自己本身也是飢腸轆轆,
嗷嗷待哺,三月不知肉味,
是不是為了保險和情理法的防衛起見,
改用起

『哈囉!』
『你好嗎?』
『早安!』
『嗨!』

這樣死去的「吃飽沒?」算不算是物競天擇下,
理所當然的不值得救援的窮鬼呢?

我知道不是,
但是我沒有辦法再開口說出,
曾經是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到我的時候,
帶著慈祥的微笑,
問我的那句「吃飽沒?」。

那句話並不違法,
甚至被法律和稅金所支持,
但是他真的死了。

14770416441_bf0f995255_k.jpg

 

對「吃飽沒 ?」的一則回應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