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們的社交場所


今天在無意之中,看到google play裡面,有個app名叫(Fill That Bullet: Be Organized),

開發者留下的聯絡管道,
不是常見的twitter或臉書的帳號,而是Trello,
填充子彈用 Trello,
想必一定缺少了許多逛街的路人經過,
想當然宣傳的效果也不如twitter裡面,
各種關於app的討論,
此起彼落有褒有貶的鳴叫,

即使Open ID 的令牌想必大家都已經習慣,
但是即使可以用 google 帳號登錄,
但是面對這種全然陌生的介面,
放棄原本的意圖才是正常人的行為。

所以,
意圖出售APP的眾多開發者,
或者買賣APP們的衍生物,
總是要如同市場中的魚蝦,
看起來活的,會動的。

雖然現在生產者跟消費者可以說是已經呈現完美的分離,
但是所有偽效用還是必須要維持著我還沒死的表象,
app們至少跟人有同等的地位,都是姓( @),
@trello 終於有中文了。
@xdrink 你的文章是推背圖。

社會化媒體是APP社交的場域,
至少到今天為止都是。
當然Blog也是其中的一隻,
那些被古哥處死和拋棄的,
一個一個託臉書的福又再一次活了過來,
整形拉皮並換上全新的制服,
只是每個APP社交媒體的數量和種類都不太一樣,
如下圖。

 

螢幕擷取畫面_052116_031544_AM
奇怪的所羅門測試?

無能為力去判斷這是實驗來是實驗結果的呈現,
分享就是廣告,
絕大多數並不用去知道。

階級|完美的分離


everything you have ever wanted is sitting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link -xxx.

在生產者和其所生產的產品被分工所分離,
消費者看著商品,
全部的商品總是井然有序的,
依價位和等級所陳列,
於是階級意識深入人心,

久而久之,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定價,而且沒有人懷疑為什麼定價會不一樣?

在商品陳列的秩序中,所有共同體跟所有的批判意識都被消融了,所有的消費者變成了商品,商品跟商品失去了所有的聯結,使貨幣成了唯一且统一的語言。

所有直接連結的網址被殺死,
Feed必須消失,
搜尋引擎統一了整個網絡世界,
所有的網址必須像商品一樣孤單的依照階級順序被陳列。

被殺死的原因就是被拯救的原因,
當負責擺设商品的,
從搜尋引擎慢慢的移動,
滑向了臉書,
於是Feed屍體被挖掘出來,
用來對抗統一的中心。

當生活的必要已經被無限制的經濟發展所取代,
於是所有個體的生存和生活的品質,
已不再被所有政客考量,
所有的經濟論述被統一在經濟成長率,
至於是從哪一點開始成長已不重要,
所有的品質消融在數量當中,
動態牆的陳列順序或是搜尋引擎的陳列順序,
陳列的順序取決於鬥爭的結果,不管誰排在第一,都只存在於臉書或谷歌的肚子裡面,
所有的利益依然等同於統治階級的利益,
所有商品的差異化,
並不改變與既得利益者之统一。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