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理論的行動無比危險,
巴黎公社中,
無產階級站了起來,
之後呢?
從此全世界向右,
我們沒有社會。
關於科普寫作,尤其是在社會科學。就算自然科學中,典範也無法免讓隨著時間的變動,
尤其是避免用點閱次數作為衡水文章優劣之指標,追求老媀能解,入口即化的結果,就會如同 nytimes,有「keyword」就有回應(口水戰)的保證,什麽也沒有改變,只是殺死了時間,相對的各種可能。
缺乏理論的行動無比危險,
巴黎公社中,
無產階級站了起來,
之後呢?
從此全世界向右,
我們沒有社會。
關於科普寫作,尤其是在社會科學。就算自然科學中,典範也無法免讓隨著時間的變動,
尤其是避免用點閱次數作為衡水文章優劣之指標,追求老媀能解,入口即化的結果,就會如同 nytimes,有「keyword」就有回應(口水戰)的保證,什麽也沒有改變,只是殺死了時間,相對的各種可能。
可能該系所的景觀並不如預期,
也可能是你相信了源自弗洛伊德的說法,
「宣洩」有益健康,
而寫文章是表達及宣洩情緒的方式之一。
或許生活世界只是程式碼運行的擬象,
所有的溝通交流是指向程式碼,
不該侈譯成程序猿和碼農就是飯票,
各種原始碼開放協定造成了無限多的Smith,
只有Bug才能成爲the ONE。
無限Smith之所以能共處,
正因 the ONE 的存在,
QA早晚會移除Neo,
不難想像Smith們之後共同生活之困難。
新聞製造者,同行間的互相鏡像是必要之惡,
不合意的,討人厭的,
所有批判務必力求言語聳動和內容空洞。
討論同一對象,
看看強者的言論就是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