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悲劇或麻痺


缺乏理論的行動無比危險,
巴黎公社中,
無產階級站了起來,
之後呢?

從此全世界向右,
我們沒有社會。

關於科普寫作,尤其是在社會科學。就算自然科學中,典範也無法免讓隨著時間的變動,

尤其是避免用點閱次數作為衡水文章優劣之指標,追求老媀能解,入口即化的結果,就會如同 nytimes,有「keyword」就有回應(口水戰)的保證,什麽也沒有改變,只是殺死了時間,相對的各種可能。

無力回覆「全文</a>」,
最後,
正反並陳,
多數人無力理解。
image

【老頭的回應|好在已經死了】


他們的努力越像無望的挣扎, 就越是讓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失業者運動 布赫迪厄《防火牆》 你有多少把握逃離「老頭」? 你買了彩卷, 就不會是「老頭」了嘛? 你的想法不也跟村上春樹一樣? 终生不買彩卷, 就不會是「老頭」了嘛? 你難道不覺得, 貨幣跟癌细胞一樣? 你说你才 on board? 意思不就等同叔本華的 「悲劇才開始」? 不是健身又長的帥, 你就是「CEO」, 即使十多年没看电視, 不代表就不是「电視人」。 至少我的壯年恰在雷根之前, 入土之後, 臉書才佔領社交, 全世界之人都只有一個朋友, 中心之外皆分離, 至少我活过「258」年代, 没有app, 但是有人有公共空間。 HHHAAAAAAAAAAA

透過 老頭|好在已經死了 — 島上最美的景觀

猜想|不能飲食跟終於行兇是否相關 ?


image

了解喝水不是人权之後,
唯一的人权就是死刑,
是否可以被槍決,成為了人和壁報唯一差别。